搭建电商平台 助力脱贫增收——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村交通、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电商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愿望变为现实,并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市经省级认证电商企业达63家。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51.96亿元,其中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2.93亿元,网络零售额37.72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2.1亿元。2019年1—7月份,电子商务交易额22.01亿元,其中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1.21亿元,网络零售额13.77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0.67亿元。
营造氛围 推动农村电商全面提速
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日常消费更加便利,农产品销售更加畅通。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2016年河南省第二批确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为保障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我市先后出台了《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的通知》《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城市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细化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确定了全市发展电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发展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等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以来,我市把电商扶贫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市多次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电商扶贫工作动员会、加压会,并召开了全市有关部门和29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以及电商企业参加的电商扶贫加压推进会。近年来,我市共发放、张贴电子商务进农村及电商扶贫各类宣传页10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6000张,出动宣传车760余辆次,制作墙体字1600面,制作墙体宣传漫画220面,悬挂宣传条幅2660余幅,发放电商扶贫工作指南9万余份、发放明白卡5万余张,并通过电视媒体制作专题宣传,通过微信、乡村广播宣传电商扶贫政策,在全市营造了电商扶贫的良好氛围。
强化服务 激发农村电商创业激情
目前,我市两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南北呼应,共同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项目的实施和人才孵化。电商园区设有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物流分拣配送中心、体验中心和人才培养孵化培训中心等,为农村电商扶贫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全市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2017年已经正常运营;建设电子商务物流分拣配送中心1个,也在2017年开始运营;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30个,分布全市各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点470家,其中财政已拨付资金的有270家;建设电商扶贫驿站78家,其中财政已拨付资金的有57家。
当前,我市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建设基地扶贫驿站,以“互联网+基地+平台”的模式,重点打造农产品上行。根据季节不同,在站点平台上适时发布农产品信息,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使我市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现已打造5个永城农产品知名品牌(龙岗烧鸡、碱荒酥梨、酂城糟鱼、龙岗辣椒、卧龙绿豆粉皮),并将本地各大面粉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因此要培育一批扎根本地的电商人才队伍。我市依托久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久和商学院),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暨电商扶贫项目,已走进各乡镇和各行政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瞄准贫困群众,把有意愿做电商的人员由各乡镇驻村第一书记按片召集、统一培训。近年来,已培训机关领导干部、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贫困群众、企业人才及社会各类电商人才等3.5万余人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进行电脑实际操作,直至能独立完成网上交易。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产业园县级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及线上线下网络融合优势,打造开放式平台,销售的产品订单均通过系统下单,统一配送,订单配送全程信息可在网上进行实时跟踪查询,实现线上下单、线下三级配送,真正解决了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并把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更多农村特色产品搬到网上,不断开拓电商扶贫新模式,严格落实“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工作要求,助力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助推乡村振兴。(记者李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