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B1900457/2024-00216 | 发布机构: | 永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4-10-15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永卫办〔2024〕23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永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第118号提案的答复
王洪科、杨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卧龙卫生院中医中药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卧龙卫生院始建于1977年,占地面积46780.6平方米,业务用房2760平方米,位于永城市西南部,与中药之都亳州接壤。卫生院现有职工24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7人,病床40余张,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中医康复科及预防接种门诊,主要设备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彩色B超、颅内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云心电、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能够基本满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该院于2019年加入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实行集团化统一管理后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先后建成了老年友善医院、基层胸痛急救单元等优质服务体系,得到辖区人民的一致认可。
二、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
(一)现状
全院总人数24人,专业技术职称17人,占比70.8%。医生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护士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人。
(二)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优化人才环境。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卫生院人才工作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夯实了任务。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集团总院要求制定完善了人才引进、使用、管理的相关办法,逐步形成了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聚集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的工作机制,为各类人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素质。把教育培训作为加强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全面促进各类人才素质的提高。
3.招聘人员,补充新鲜血液。2024年上半年通过集团总院共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名,满足了医院发展需要。
4.重视知识培训,达到技术规范化。2024年上半年组织院内业务学习12次,130余人次;参加院外短期业务培训学习6次,20余人。全院医生大都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5.鼓励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的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全院卫技人员全部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本科5人,专科14人。
三、中医药发展情况
卧龙卫生院中医馆于2022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医馆建筑面积180m平方米,中医诊室2个,中医治疗室2个(男治疗室1个、女治疗室1个),煎药机2个,中药房1个。中医诊室、中药房、中医治疗室、煎药室集中设置。目前能够开展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穴位敷贴、牵引技术、经穴电针技术等中医药服务。2023年全年中医诊疗人次为36067人次,中医诊疗人次占比44%,中医处方占比为35%,同比增长20%。
通过周密的安排部署和精心打造,目前中医馆建设初显成效,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医生娴熟有效的诊疗技术、效果明显的理疗设备都得到了患者的称赞,使群众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价优物美”的中医药技术服务。在保健方面,针对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疾病预防、食疗药膳、情志调节、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经络按摩等养生保健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放不同体质的中医保健处方,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服务。在康复方面,康复患者在接受系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中医师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拔罐、贴敷、中药熏蒸、腰椎颈椎牵引器、电针仪、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极大提高了康复效果,有效缩短了康复疗程。在慢病管理方面,通过医师体质辨别,指导群众改善生活方式、运用饮食养生。同时还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治疗及预防指导,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四、服务能力提升情况
(一)上下融合,统一标准
自2019年加入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医共体以来,在市卫健委的领导和市人民医院的管理与帮扶下,卧龙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完成了全面融合。市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该院坐诊和指导,每年派驻一名护士长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帮助该院提高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使该院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能力、规范化程度等多方面有明显提高,极大缓解了城乡居民的看病难。
(二)落实双下沉,推动两提升
每周一至周五,市人民医院派驻的业务骨干医生来我院坐诊和业务指导,至今已派驻400余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医共体建设启动后,随着延伸药房的开通使用,很多以前只能在市级医院开的药品也沉下来了,卫生院的药品种类多了,很多药品价格下降了,老百姓配药比以前更方便、更实惠。
不光是专家和药品下沉,通过区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人在卫生院检查、拍片后,上传至市级诊断中心,由市级专家诊断并出具报告下传至卫生院。由于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的上线,当卫生院遇见疑难杂症需要会诊时,可随时申请与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诊间会诊,让辖区内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上级医院的服务。
(三)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上下联动
自医共体成立以来,通过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群众来卧龙卫生院就诊,可以预约市人民医院CT磁共振检查,预约市人民医院住院床位,并享受优先安排上转服务,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辖区病人,在病情稳定进入康复疗养期,或手术后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人,或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也能及时行下转至卧龙卫生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2024年上半年,患者从市人民医院下转到该院人次达到2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
(四)急诊急救能力提升
2023年,总院专家团队对该院胸痛单元建设进行指导培训,共培训10余次,使该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胸痛急救单元验收。目前,该院的卒中急救单元建设也在总院帮扶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五、存在的困难
卧龙镇人大、政协代表的提案,为卧龙卫生院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我们将以此为目标,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瓶颈。
(一)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有限
卧龙卫生院现有中医馆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设施设备相对简陋,尚不足以支撑拓展较高水平的服务。
(二)中医药人才短缺
卧龙卫生院目前只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人和集团总医院帮扶中医师1人。在集团总院的支持下,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由于卧龙地处偏远,条件有限,人才引进极其困难。而目前中医师的培养渠道非常有限,中医药技术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一困难短期内难以解决。
(三)资金不足
中医馆建设及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及资金的支持。2023年由于医保政策的调整,医保资金拨付实行定额分配管理。当前门诊患者居多,住院量较少,门诊医保资金超额被扣。医保住院DIP付费的开展后,由于医生年龄结构偏大,对DIP规则的不熟练,导致低倍率病例较多,我市所有医疗机构面临大幅度政策性亏损,医院经济运行困难,上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有限,中医馆的建设更是面临困局。
六、中医药事业发展构想
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卧龙分院有着浓厚的中医药基础。已向总院中医科提出发展规划:利用总院的技术力量,通过“引进、学习、特招”这一思路解决面临的人才,特别是“人才”这一难题!效果较好,正在逐步洽谈中。
2024年9月12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永城市卫健委 0370-2712986
联系人:刘 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