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B0Q13251/2024-00121 | 发布机构: | 永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24-11-20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永文广旅〔2024〕28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永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第159号提案的答复
吕金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工作,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首批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现有国家特级文化站6个、一级文化站14个、二级文化站6个,三级文化站5个;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
一是先后投资3亿元建成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要公共设施,以及人民广场、天香公园、双拥公园、汉化广场等10多个城区文化广场。在全省率先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高标准打造31个乡镇文图分馆,总馆和分馆图书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文化活动资源实现统一调配。为演集、雪枫、崇法寺、高庄、苗桥、陈集、芒山、条河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进行了提档升级,配置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数字资源室、多功能教室等科室,充实了电脑、打印机、专业舞台音响、宣传栏、广场电子大屏等设施设备。
二是创新打造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陆续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在雪枫街道、日月湖街道、芒砀山汉文化景区建设了5座城市书房和15个文化驿站,在新城区公园广场建设5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拓展了文化休闲场所,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
三是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新建改建。市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与基层党建共建共享,每建成一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市财政奖补10万元,共奖补7000万元,拉动全市资金3亿多元,要求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全市727个行政村、42个社区已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村级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300余套、广场舞音响400余台,文化广场均配备照明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广播电视、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科普e站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起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了732家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补充更新,每年为农家书屋新增图书5万余册,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的的公共文化需求。
四是完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为高庄、演集等1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配备了数字文化一体机和机顶盒,与省级平台“文化豫约”互联互通,围绕享活动、订场馆、看直播、学才艺、赶大集五大功能,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开设了群众点单、场馆预约、艺术鉴赏、艺术培训等服务,点击量达10余万人次。
2024年我局将按照您的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农村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为全市732家农家书屋争取补充更新资金100余万元,购买图书5万余册。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将组织文艺专干举办新一期乡镇(街道)文化站长和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班。
三、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市图书馆继续开展“流动图书进乡村”活动,市文化馆继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戏曲进乡村”活动继续举办,暂定9月份开始巡回演出。除此之外,今年将挑选优秀队伍代表我市参加河南省“中原舞翩跹”决赛、河南省群众大合唱总决赛、“豫出彩·一起来”2024年“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活动。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日后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年9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永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5110568
联系人:唐 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