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5882911/2024-00038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4-11-26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永城市司法局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第176号提案的答复
陈峰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的意见”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切实把提案办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为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我局高标准搭建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搭建三大平台,法律服务全覆盖
一是搭建实体平台,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高标准打造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等窗口为一体,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在全市31个乡镇(街道)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通过远程视频咨询和调解,使群众与中心值班律师直接交流,实现了“面对面”的法律服务。以770个村(社区)党群便民服务中心为阵地,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让广大群众不出家门就能解决法律难题,实现了“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二是搭建热线平台,推进法律服务便捷化。利用“58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等法律服务。从全市6家律师事务所挑选了30名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热心公益服务的律师轮流值班。
三是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永城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等,提供网上咨询、预约、受理、指派等业务,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络”与“实体”相呼应的“公共法律服务共同体”。
二、优化法律供给,保障公平正义
(一)丰富宣传形式,营造法治氛围。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十进”宣传活动,形成全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建设乡村法治文化阵地810个,培养“法律明白人”4620名。在今日永城报每周1期《法治之窗》栏目,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永城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及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型宣传形式,积极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全力建设普法宣传新阵地,根据阶段宣传重点及时更新宣传内容,为群众提供新鲜、新颖的普法信息内容,激发群众的学法热情。
(二)加强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全覆盖、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全覆盖和审判阶段被告人法律援助全覆盖,对以上三类特殊群体不设经济困难门槛,不审查案件事项范围,全部给予援助。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秉承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原则。严格落实法律援助质量评估机制,健全完善法律援助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及法律援助资金的使用,强化法律援助保障。今年以来,共办理1057个案件,其中刑事201件,民事324件,法律帮助532件。农民工案件179件,未成年人案件112件。
(三)规范律师管理,护航经济发展。组织律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及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完善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村(社区)法律服务全覆盖。聚焦影响市场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万人助万企”“送法进企业”、“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共为市、乡镇、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其他组织担任法律顾问135家,体检民营企业112家,提出法律建议58条。
(四)开辟绿色通道,打造公证新品牌。深化公证“放管服”服务,对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预约办理、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服务、材料缺失先服务等一系列“惠企机制”。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证2118件,其中民事1656件、经济20件、涉外442件。
(五)提高司法鉴定质量,维护诉讼公正。司法鉴定管理工作以健全机制、规范监督为主线,以探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司法鉴定科学性、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严把鉴定质量关,杜绝人情鉴定、虚假鉴定、避免重复鉴定。今年以来,法医鉴定共计926例,其中临床399例,法医毒物527例。
(六)规范仲裁办理,提升仲裁公信力。2021年5月10日,商丘仲裁委员会驻永城市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为186平方。协助商丘仲裁委严把文书审核关,使仲裁文书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裁决意见表述具体明确,适用法律依据准确,保证文书的不可撤销性和可执行性。对于一些疑难案件,积极主动与法院相关庭室进行分析研讨,将法官思维、律师思维、仲裁思维进行有效结合,确保案件结论合法、合情、合理,让参与仲裁的当事人感受到仲裁的效率和权威性。自设立以来,协助办理仲裁案件24件、办结24件。
(七)深化多元调解,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在法院、信访局等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与公安局实现“警调对接”,形成多部门协同、各方力量参与、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全市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大普法、大服务“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警民共建”专项活动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干部、2517名人民调解员、13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4620名法律明白人、“五老”、乡贤、平安志愿者、巡防队员、网格员的主力军作用,常态化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第一时间介入,制作《永城市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统计表》,每月按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并与所属乡镇(街道)做好对接,合力做好矛盾纠纷预警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不发生“民转刑”案件。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6564起,化解6397起,调解率100%、调成率97.5%。
公共法律服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更好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实现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联系单位及电话:永城市司法局 5111136
联系人:冯 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